top of page

《誰殺了CiCi?》創作隨筆—角色的世界觀

文|劉天涯

2024年11月14日

前段時間在因緣際會下,我參加了一場美劇編劇工作坊,收穫最大的莫過於對於故事中的「人物」,也就是「角色」究竟該怎麼塑造。說故事的方法永遠有成千上萬種,如何說故事固然重要,但有魅力的角色卻是永遠能讓觀眾共情的不變真理。在《誰殺了CiCi?》中,除了類型寫作之外,我想回到最根本的源頭,建立兩個讓觀眾難忘的角色:一夕爆紅的青少年網紅郭曉羲(CiCi),以及她毫不起眼的弟弟郭祐。


「創造角色,意味著你在創造某種世界觀。」我們筆下的人物,如果是真實存在的人類,他勢必會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。幼年時期,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來源於家庭給予的價值觀,長大後進入學校系統、社會,我們所經歷的事以及我們所聽聞的故事,會形塑出自己看世界的方式,也就是所謂的世界觀。


在故事中,觀眾需要看到角色舊的世界觀是如何被打破、新的世界觀是如何建立,也就是所謂的「角色曲線」/「角色旅程」。


在《誰殺了CiCi?》裡,自卑、「母胎單身」、天生有口吃的郭祐,自小被父母忽略,漂亮優秀的姐姐曉羲是唯一關心他的人,這讓他養成了深深的戀姐情結。「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郭曉羲愛我,就足夠了。」這成了郭祐唯一的信念系統。然而,一夕爆紅後的曉羲,順勢開始了網紅直播生涯,難免冷落弟弟。自此,郭祐開始陷入極端恐懼的陰影之中。而他的恐懼來源,正是他的世界觀/信念系統破滅所造成的。郭祐對姐姐的愛,自此轉為成為令人窒息的佔有慾,新的世界觀就此形成,於是,他也開始逐漸走入自己的「靈魂暗夜」。


回顧過往的創作歷程,比起一個角色做了什麼事,我關心的是他為什麼會這樣做,相對應的也就是角色的「選擇」、角色的「動機」。美劇編劇工作坊課程中,我開始更加理解:那些看似獨特、卻最終能夠完全說服觀眾的動機,來源於角色足夠完整的世界觀的建立。角色做出選擇的時候,就是角色的「舊世界」被打破、「新世界」重新建立的時刻,也就是「故事情節」的轉折、觀眾最期待的時刻,這讓我獲益良多,也希望在這邊跟大家稍作分享。



 



「各位維他命C們~~歡迎回到CiCi的直播間,讓我偷走你的C ♥」


 CiCi本是個樂天派女孩,偶然因裸體拍MV爆紅,成為炙手可熱的直播主。

隨之而來的聲量讓她漸漸迷失自我,粉絲數量的增減,時時刻刻影響著CiCi的情緒,一段「被小三」的感情更讓她的人生跌落谷底,網路上所有的輿論都使她鬱鬱寡歡,彷彿所有人都對她不懷好意。


CiCi決定聽從弟弟郭祐的建議,離開網路世界,回到老家生活。

原以為一切會就此落幕,沒想到一場噩夢此刻才真正開始⋯⋯


「終於沒有人再看你的直播了。

現在,這裡只有我們兩個人。」





bottom of page